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走进竟成
竟成新闻
教学科研
师生风采
德育之窗
就业信息
专题教育
图说竟成
教学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竟成中学校
>
教学科研
>
课改实践
> 正文
信息搜索:
教学科研栏目
教学反思
心理辅导
课题研究
课改实践
推荐教学科研
没有推荐教学科研
课改实践--创新学习的方法
【字体:
小
大
】
课改实践--创新学习的方法
作者:佚名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648 更新时间:2009/4/11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尽管它们不是对立的学习方式,但侧重点不同。研究创新学习,就必须把研究创新学习方法作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也才可能实现创新学习。当然,创新学习也要遵循一般的学习方法与规律。在本文中,笔者只着重论述创新学习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
1. 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参与性与创新性。(1)预期性。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又要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2)参与性。学生参与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互相尊重,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3)创新性。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2. 自主学习的步骤。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中小学生一般可按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自学生疑。此步骤是整个自主学习训练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质疑。第二,合作质疑。合作学习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小组合作交流;二是全班合作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决,较重要和较难点的问题,经过认真筛选,让全班同学讨论。筛选问题的形式不仅是选择,还可以是完善、合并、修正说法等。第三,归纳释疑。创新学习提倡学生要对知识本身作深入探讨,了解来龙去脉,悟出它们之间深层的联系。除此之外,还应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改进,提出独特的见解。第四,巩固拓展。巩固是对学习知识的尝试记忆,尝试不仅有练习这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运用,在反思中调整,查漏、补缺,并能结合现实的情况,深化发展。
二、问题学习法。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问题”研究论述较多,但实际上,学生能真正使用“问题”学习的却不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关键是考试评价的影响。学生往往为了追求考试有好的成绩,觉得背诵记忆省时省力,于是提问就少了,久而久之,难以养成提问的习惯。杨振宁博士对中美教育进行比较时曾经谈到,中国学生有囿于书本、缺乏独立思考和提问的缺点,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也有类似的评价。
1. 问题学习的特征。
(1)问题心理倾向性。是指学生在心理上有想提问题的欲望。问题学习,需要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有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2)问题构成目的性。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总是从要解决什么样的事入手。(3)问题要素开放性。构成一个问题,要具有“三要素”,即问题的条件、问题的结论和条件到结论间的一定的思维距离问题。要素开放性,主要是指问题的条件或问题的结论开放。
2. 问题学习的一般步骤。
(1)酝酿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可提出问题。(2)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的过程看,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包含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依据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发现问题要有最近的学习空间距(认知“冲突”);从自然现象中或者观察实验现象时发现问题。(3)明确问题。学生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界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情景,自主地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4)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寻找和接受信息、回忆知识和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定向活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最终构建和完善解题方案直至解决问题。
三、开放学习法。
开放学习是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教学活动不局限在教室,可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场所,准备必要的图书资料、学习器材等。学生不分年级也不按能力分组,而是按各自的兴趣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度和内容。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一种学生喜爱的环境,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建议和帮助。根据需要,教室还可以临时分割为若干个适合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活动场所。
1. 开放学习的特征。
(1)动态性。指学生在可变的学习场所,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如在旅游途中,可选择学习历史或地理知识,也可以搜集标本等。(2)多样性。一是学习手段的多样性,二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习手段不仅是书、笔、纸、实验器具,也有电脑等。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创造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反复使用,不断总结,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像爱因斯坦的“淘金式”读书法、卢梭的“三步”读书法、培根的“尝吞嚼”读书法、爱迪生的“目标”读书法等,都是他们反复探求的结果。(3)变通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思维的求同性和思维的欠灵活性。思维的发散可以避免这一类错误的出现,同时也是创新学习之必须。(4)探索性。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思考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若要请学生来谈读后感,就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创新学习需要学生打破思考问题只有惟一答案的习惯,学会对结果的探索。
2. 开放学习的步骤。
(1)开放学习目标。开放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也许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也可能超过了预期目标。学习目标在学习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还可以修订目标。开放学习目标与达到预期目标,应该是统一的。(2)开放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或者一种学习材料,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横向或纵向思考,并检索相关信息。(3)开放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更多地通过个别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网上学习、图书馆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4)开放思维空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将更多地陪伴学生的学习。同时,只有当学生思维开放了,也才能创新学习。
四、案例学习法。
在我国现行教育中,中小学生基本上受的是“原理教育”。即通过各种定理公式语法的学习,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行动公式化。与之相对比,“案例学习”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同一个问题,100个人可能就有100个答案”。道理很简单:“案例”太具体了,对它的求解也必须拿出具体的对策才行。因此,运用案例学习法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1. 案例学习的特征。
案例学习法的显著特征为:(1)内容非定型化。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处理的结果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有“理”都是正确的。案例学习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中是比较有影响的,搞得最有声有色的是哈佛商学院。(2)思维非定势化。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没有定势思维的束缚,思维充分发散,以解决具体问题。(3)结果非惟一化。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案例学习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分析过程。
2. 案例学习的步骤。
(1)找到学习的案例。应该说“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有待我们去发现。同时我们在学习时,需要灵活选择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案例。重庆外语学校的学生从课本中找“案例”,他们把初一语文课文《羚羊木雕》改编成剧本,这样,每一个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刻画人物。尽管学生写作水平不高,但每一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去做。全班47人写出了47个《羚羊木雕》的剧本,很有创意。(2)找到学习的同伴。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人或事就不同,要能对同一案例进行学习,就需要有同样的兴趣,不然就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营造合作的环境。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讨论、争论的过程,这就需要营造合作的环境。重庆50中是一所薄弱学校,生源条件不好,但通过一个学期的案例学习,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发表的意见也很有见解。同时,教师听课,不是执教老师安排内容,而是由听课的教师确定内容,并由听课教师来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改变了有的公开课“作秀”的弊端。
五、课题学习法。
课题学习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一条良好途径。
1. 课题学习法的特征。
课题学习的主要特征:(1)学习生活化。指学习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或交叉的问题;也可能是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或是偏重于实践方面的问题。如重庆市沙区实验第一小学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学生不喜欢佩戴红领巾,针对这一现象,学生确立了“学生不喜欢佩戴红领巾的原因调查”的课题。他们所选择的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分析结论等都是开放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人的兴趣、经验、所处环境不同,学生选择的切入口、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表达成果的方式也可能不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2)学习多维化。指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层意思是学习结论的多元性,不一定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如重庆市高新开发区森林小学的学生为了了解自然水与纯净水的不同点,他们分别选取这两种水,泡同样的茶,养同样品种和相同尾数的金鱼,发同样品种的黄豆芽,种同样品种的蔬菜;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并每天记录,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学生学习的探索性。(3)学习活动化。指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重庆28中的几位学生对流经学校的一条河流“清水溪”进行考察,了解清水溪被污染的原因。学生们徒步逆流而上,发现有几家工厂直接向河水排污;有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清水溪,并有居民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中。这些学生每到一个河段就取一瓶水样标本,然后拿到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河段水质情况并分析水污染的原因。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力。
2. 课题学习的步骤。
课题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即学生通过学习或生活环境,确立研究的课题,并创设一定情境。如重庆市合川一中的学生确立“烟草对人的危害”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观察吸烟人的姿势,调查吸烟人每天吸烟的多少,走访烟草专卖店等。创造问题环境就是让学生处于研究的氛围中,进入研究状态。(2)实验阶段。第一是搜集与分析材料。学生应掌握实地考察、实验访谈、上网、查阅书刊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要能判断真假信息,选择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资料。第二是制定研究计划。第三是调查研究或实验。学生根据获取的材料和设计的实验方案,与其他同伴或教师讨论,论证自己的观点。重庆市酉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酉阳实验小学的学生选择了“下岗工人的现状调查”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学生设计问卷,了解工人下岗前后的生活,采访卖服装的阿姨,调查蹬三轮的叔叔……形成了一份“酉阳县下岗职工现状分析报告”,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3)总结阶段。学生课题学习的关键是了解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研究过程中,学生间相互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结表达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大多数学习者也可能没有形成结论、写出研究论文,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因此,评论课题学习的方式是多元评价,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学习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如反思学习法、发现学习法等,但以上五种应该是最基本的方法。只要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就可能创造更多更有效的创新学习方法。
教学科研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教学科研:
警惕课改实践中的“貌合神离”现象
下一个教学科研:
浅谈数学课改实践中的尝试
国家级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网站
中国基础教育网
市级教育网站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重庆基础教育网
区级教育网站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
渝北区教育考试中心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渝北研修网
大学教育网站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就业求职网站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
渝北区教育考试中心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渝北研修网
相关行业网站
重庆建网站中心
域名注册主机
重庆房地产顾问服务
重庆商业地产网
手机短信群发
400电话免费申请
渝商网
重庆市渝北区竟成中学校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重庆市竟成职业中学校主办 重庆市渝北区竟成中学校网管办承办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