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走进竟成
竟成新闻
教学科研
师生风采
德育之窗
就业信息
专题教育
图说竟成
教学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竟成中学校
>
教学科研
>
课改实践
> 正文
信息搜索:
教学科研栏目
教学反思
心理辅导
课题研究
课改实践
推荐教学科研
没有推荐教学科研
课改实践让思想先行
【字体:
小
大
】
课改实践让思想先行
作者:佚名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0993 更新时间:2009/4/11
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教师只有成为思考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教师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育。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广大师生放飞思想的舞台。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提高与培养思想的关系。
现行的中学教材人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这本该成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打造学生精神底子的最好的教材。然而,在一些教师手中却演变成了图解考试解题技巧的材料,从一切为了考试的功利目的出发,一开始就尽可能早地与考试接轨了。这样,其阅读教学就必然有了浓厚的“技术化”倾向:不是引导学生去诵读,去品味,而是带着学生一头扎进最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堆中,悉心地去窥探、揣摩“设题陷阱”与“解题技巧”,于是文学欣赏变成了单纯的习题操练,从而严重地破坏了作品内在的情感与韵律,阻断了对作品深层意蕴的鉴赏,陶冶心灵、完善思想的作用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纯粹的应试固然不可取,但脱离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的“纯思想培育”也有违新课程的理念。有些教师为了体现个人的思想,追求所谓的教学个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哲学课,远离了语文课一定要姓“语”的宗旨。其结果就是老师讲的眉飞色舞、天花乱坠。这其实是另一种内容的灌输,也牺牲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能力训练,更因为没有感性的认识、独立思维的机会,只能被迫成为教师思想的吸纳者。
看样子,语文教师缺乏独立见解是可悲的,但仅有思想见解还不够。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教育艺术,研究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传授给学生,更能让学生得到启迪。
其次,教师应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思维空间,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去呵护学生看似幼稚的想法。
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思想的形成更是如此,快不得,急不得。很难想象,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设计,在紧张的节奏、严肃的面孔下学生会有新思想火花的进发。学生思想的萌芽需要土壤,教师人性化的关怀就是幼苗成长壮大的阳光和雨露。
语文是一门以触动人的心灵世界而影响人、培养人的学科,语文教学本该是一方最富灵性与情趣的天地。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怀每个学生的心路历程,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有独立思想的人;而学生要用心去领略语文的诗意,用人文的阳光、时代的雨露去照射、灌溉心田。这样,语文教育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精神世界。
另外,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思想诞生的“催化剂”。运用各种手法,创设各种条件,激发学生新思想的产生。
教学科研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教学科研:
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校的发展
下一个教学科研:
课改实践与反思
国家级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网站
中国基础教育网
市级教育网站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重庆基础教育网
区级教育网站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
渝北区教育考试中心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渝北研修网
大学教育网站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就业求职网站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
渝北区教育考试中心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渝北研修网
相关行业网站
重庆建网站中心
域名注册主机
重庆房地产顾问服务
重庆商业地产网
手机短信群发
400电话免费申请
渝商网
重庆市渝北区竟成中学校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重庆市竟成职业中学校主办 重庆市渝北区竟成中学校网管办承办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